杏宇

《刺杀小说家2》官宣开机 邓超加盟... LNG间隔24天打BO5,LPL夏季赛赛程引争议;TES粉丝抵制Zoom加入... 开国少将,他的战功堪比上将级别,甚至有让军事家罕见盛赞的经历... 7月12日基金净值:平安合信定开债最新净值1.1297,涨0.03%... 醋的十大功效...
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关于杏宇

你的位置:杏宇 > 关于杏宇 > 兵败岐沟关:第一良将声名尽毁,太宗好大喜功,将帝国拖向深渊

兵败岐沟关:第一良将声名尽毁,太宗好大喜功,将帝国拖向深渊

发布日期:2024-08-22 23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那是北宋雍熙三年(986年)五月的一个昏暗夜晚,大雨滂沱,黑云密布。在河北平原的某处,宋军主力被数万骑兵围困在涿州城外的岐沟关,进退维谷,陷入了万分危急的境地。

就在这个命运弥留的关键时刻,北宋第一良将曹彬做出了一个令整个王朝蒙羞的决定——他纵马夜逃,独自带着亲兵渡过汹涌的巨马河,抛下了数万将士于辽军重围之中。

图片

天明时分,宋军战线随即崩溃。千万忠勇子弟被辽军杀戮、践踏、淹没。数万无辜平民也在此次溃败中惨遭屠戮。宋军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大规模北伐,最终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。

这一役也标志着曹彬这位被尊为'宋良将第一'的名将从此声名狼藉,且阻挡了宋王朝勇夺故土的最后机会,为帝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
图片

伐辽:太宗一意孤行,自我陶醉

要追溯这场悲剧的根源,就要从七年前的高梁河之役说起。985年,北宋太宗赵光义第一次伐辽,企图重夺燕云十六州的故土,却遭到彻底溃败。御驾亲征的赵光义被辽军逼得驾驴车落荒而逃,狼狈不堪。

图片

这一仗不仅让赵光义食髓知味,了解到辽国强大的军事实力,也让他对再度远征产生了深深的恐惧。但就在高梁河的阴霾尚未完全消散之时,情报突然传来,辽国新君年幼,内部权力斗争正如火如荼。

荒谬的是,赵光义对敌手的掌控局势居然产生了一种乐观的误解,他自以为这是上天最后恩赐的良机,再度北伐就可一路高歌猛进,直捣幽州(北京)城下。于是他愤而择日,鲁莽地下令发动了第二次北伐。

图片

即便从军事部署来看,这次北伐也着实颇有分寸,三路大军齐头并进,主力东路由资深名将曹彬亲自统领。雍熙初期,阵仗浩大,人马雄壮,战况一度极为顺利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赵光义的一意孤行开始显露出弊端。

一切都因为他过分自信,而低估了年轻的辽圣宗和辽太后萧燕燕的统帅能力。特别是萧太后,身为一代女中豪杰,果断英勇,远非赵光义所料。

图片

面对宋军的挑衅,萧燕燕毫不畏惧,亲自御驾亲征,命重臣耶律休哥出阵。这位契丹军事奇才在七年前就曾击败过赵光义,如今他再度施展绝学,从容破解宋军进攻,并将其主力曹彬部慢慢引入了死地。

就这样,赵光义的北伐计划开始渐渐走样。自以为已掌握胜算,实则正陷入敌人的死局之中。而这一切的根源,无疑是他自己判断失误,自视甚高,加之一意孤行,最终酿成了大错。

图片

第一良将的耻辱,帝国的深渊

面对形势的严峻,关键时刻统帅能否运筹帷幄,临危不惧,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走向。然而备受推崇的曹彬,在岐沟关之役中的表现,却令人大跌眼镜。

这位'宋良将第一'个人品质固然温文尔雅、循规蹈矩,但作为名将,在紧要关头却根本缺乏魄力和决断。在岐沟关被辽军包围之际,他竟下令弃城而遁。一来一回,前后推诿,使部队行军疲惫,士气渐衰。

图片

最荒谬的是,当军心一去不复返之时,曹彬居然独自携亲信夜遁,彻底抛弃了主力。其胆怯无能,可谓了无遮蔽,贻误军心、败坏军纪,这才是整场灾难的根源所在。

东路军覆没,十万精锐尽失,宋军更元气大伤,不得不放弃北伐,臣服于辽国之下。原本只差一步就能重夺故土的宋朝,就这样错失良机,一蹶不振。

图片

曹彬的糟糕表现自然令其声名狼藉,但究其根本,还是因为赵光义的一意孤行,才将曹彬这个不堪重任的人捧上了统帅之位。对于缺乏远见卓识、过于自我的太宗,曹彬不过是一个可悲的牺牲品。

北伐的惨败给宋王朝带来了三个深远的影响:其一,辽国的威胁愈加无孔不入,给后世带来了百年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;其二,宋王朝沉重的人力物力损失,使国力衰微,为后来的宋辽和亲铺平了道路;其三,北宋武将声威扫地,文人掌权思想进一步占据上风。

图片

从此这座年轻的王朝便渐行渐远,逐步偏离了'万国来朝'的宏愿,一步一步走向了没落的深渊。岐沟关之役,堪称悲剧的开端,预示着宋朝将要面临的漫长黑暗时期的来临。这场巨大的战争惨败,既折射出赵光义的狂妄自大和短视近忧,也暴露出曹彬这位掌旗将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杏宇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